1、通过演练,让师生掌握应急疏散知识及逃生自救方法,熟悉并牢记疏散路线和集结区域;
2、增强防灾减灾和防范安全事故能力,锻炼应急救援辅助队伍;
2、演练地点:学生公寓、教学楼、图书馆、运动场、广场等。
以应对暴恐、地震灾害(火灾、泥石流、洪水等)所引发的安全突发事件为基础,进行避险及疏散逃生集结、治安防范、现场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应急处置。
成 员:党办、院办、学生工作部、教务处、宣传部、后勤产业处、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及各系部党总支书记。
(二)学院安全应急演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保卫处,具体负责演练活动方案制订、活动组织实施、协调联络等工作。
(三)应急疏散演练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组,各组人员及职责如下:
(1)利用多种方式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防灾救灾知识宣传教育。
(2)及时、准确的报道演练前后和演练过程的情况,避免各种谣言和不安定因素的产生,维护学院稳定。
(3)负责演练过程的影像记录和宣传报道,广播系统的正常使用和演练指令、信号的播报等。
(1)负责做好党群、行政、教辅部门员工的组织动员工作,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应急疏散演练,并认真遵守演练的纪律和要求。
(2)演练前要向教职工讲清楚演练的程序和注意事项,让每一个教职工都熟悉疏散的顺序、方式、路线和临时避险区域。
(3)演练开始后,要负责指导教职工的紧急避险和疏散,维持好秩序,保证安全。
(4)疏散到集结区域后,组长要注意维持秩序,及时清点、统计人数,将有关情况报告总指挥。
(5)总指挥发出演练结束指令后,组织教职工有序返回工作岗位。
(6)组织好教职工抢险救援队,接受演练总指挥的安排和调遣。
(1)上课老师作为学生上课期间的安全第一责任人,必须懂得突发事件下的紧急避险、疏散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。
(2)第一次警报(突发地震)响起后,立即停止上课,指挥学生就地紧急避险,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和姿势。
(3)第二次警报(地震基本停止)响起后,指挥学生快速、有序的撤离教室向避险区域疏散。要维护好疏散纪律和秩序,严防意外发生。
(4)上课学生分别在指定避险区域集中,及时清点、统计人数,组长将疏散情况及时汇总并向总指挥报告。
(5)总指挥发出演练结束指令后,组织学生有序返回教室继续上课。
组 长:张亮 副组长:代玉龙、詹雪涛、各系部党总支书记
(1)指导、督促各系部对学生进行防灾救灾知识和紧急避险、逃生方法的教育培训,提高学生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。
(2)负责做好学生的组织动员工作,讲清地震演练的目的、意义和要求,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地震应急演练,认真遵守演练的纪律。
(3)演练前要向学生讲清楚演练的程序和注意事项,让学生熟悉疏散的顺序、路线和临时避险区域。
(4)疏散工作完成后,要迅速赶到各自避险区域维持秩序,清点、统计疏散出的学生人数,组长将疏散情况及时汇总并向总指挥报告。
(1)校园(学生公寓、教学楼等)消防管网供水正常,教学楼、学生公寓的疏散通道畅通、安全应急设施完好有效。
(2)对公寓、教学楼管理员、水电工进行应急培训,按演练程序供(断)电和打开公寓、教学楼大门。
(3)对在演练期间受伤、生病的师生及时进行救治处理。
(1)对各系部应急疏散演练进行指导,检查各应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,安全应急设施是否完好;
(2)协助教务处做好上课学生应急疏散和集结区域的秩序维护。
(3)制作疏散逃生标识标牌和疏散路线示意图,划分师生应急疏散避险场所并设置标志。
(4)维护学院秩序,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。在演练期间对校园实施交通管制,开展巡逻巡查,守护重点部位,严防治安案件的发生。
(5)负责与省教育厅学校安全管理处、市公安、消防、辖区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和部门联系、报告,邀请专家进行指导。
(四)各教学系部成立由系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应急演练领导小组,具体负责本系师生应急演练活动的组织工作。
(1)根据学院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制定本系演练实施方案。
(2)对本系老师和学生进行应急疏散知识的培训及演练动员。
(3)派老师进驻学生班级(寝室),组织、引导学生避险和疏散。
(4)负责本系部所在教学楼相应楼层的演练疏散引导工作。
(1)演练正式开始前,老师要再次对学生进行培训动员。
(2)要严格按照演练程序带领学生开展避险和应急疏散科目的演练。
(3)疏散结束后,立即检查、清理宿舍内滞留的学生,将有关情况详细报告组长。
(4)演练结束后,组织学生有序回到宿舍,及时检查公寓设施、物品及学生的私人物品是否安全完好。
1、校园广播连续播报三遍:“各位老师,各位同学,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,请大家做好准备,各就各位”。
2、信号员发出“地震警报”信号:第一次警报响起(表示地震发生,进入应急防震避险阶段)。
如在教室、实验(实训)室,听到“地震警报”信号后,上课教师立即停止授课,转而成为教室疏散演练负责人,立即告知学生“地震来了,不要慌”,并指挥学生选择安全位置抱头蹲下。
如在学生宿舍,听到“地震警报”信号后,各系部派驻学生公寓演练指导教师立即告知学生“地震来了,不要慌”,并指挥学生寻找掩护。
如在室外(如运动场上体育课),待在原地不要动,远离建筑区、大树、街灯和电线电缆。
4、随后,发出全面疏散信号:第二次警报响起(表示地震结束或减弱,进入全面疏散阶段)。
5、听到疏散信号(第二次警报)响起后,教学楼上课老师及派驻学生公寓教职工立即指挥学生有秩序从前、后门(侧门)进行疏散撤离。
6、师生按照应急疏散标识指向的路线从应急通道靠右侧有序疏散,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临时避险区域。(各单位临时避险区域和集结地点见附件!)
7、各系部领导、上课教师、辅导员先在各自楼层疏导学生,待学生疏散完毕后快速到各自学生集中地点维持秩序、清点人数、进行总结。
8、各组组长向总指挥报告情况,确定无异常后,演练总指挥发布疏散演练结束指令,第三次警报响起,疏散演练结束。
9、疏散演练结束后,上课老师带领本班学生有序返回教室继续上课。未上课学生和各部门兼职安全员、重点防火部位管理人(岗位责任人)到仲尼路与子昂路交接处路口集中,参加反恐防暴、灭火和急救知识培训;其余教职工返回工作岗位。
1、各单位负责人、各班辅导员要向教职工和学生讲清楚应急疏散演练的意义和要求,讲明是预防性演练,避免因演练而引起的恐慌和混乱。
2、要强调演练的仿真性与严肃性,要求参加演练的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做到严肃认真、不搞过场;听从指挥、遵守纪律;遇事不慌、头脑清醒;反应敏捷、动作迅速。
3、各单位负责人、各班辅导员要向教职工、学生认真讲解避震和逃生的要领、技巧,仔细检查每一个环节,让所有教职工和学生掌握紧急避险和疏散逃生的方式方法。
4、教学楼、学生宿舍各楼层和楼梯口须定专人负责指挥引导,控制疏散秩序。疏散引导人员要沉着冷静、反应灵敏,在疏散过程中要随机应变,合理调节学生疏散进度,及时处理突发事件。如发生演练意外事故,立即报告指挥部。
5、学生上课期间,上课教师为学生避险、疏散的直接责任人,听到地震警报后要迅速指挥学生紧急避险,接到疏散信号后要组织学生迅速、有序的疏散。
6、在各楼内工作的教职工及工作人员接到疏散信号后,要迅速撤出办公室,自觉分散到楼道、楼梯口和各个楼梯拐弯处维持疏散秩序。(离楼梯最近的教研室或办公室的教职工为本楼层紧急疏散的负责人,要负责落实好本楼层的疏散工作。)
7、第二声警报响起后疏散开始,各楼栋的管理员或距各楼梯出口最近的教职工、学生要迅速打开出口大门,确保疏散人流安全疏散。
8、疏散开始后,各教室离电源开关最近的学生要自觉关闭教室电源,离前后门最近的学生要负责打开教室门并看护好,严防疏散时教室门突然关闭;各办公室、实验室的教职工和工作人员撤离前要关闭室内电源。
9、疏散开始后,安全保卫组要迅速赶赴各执勤地点进行警戒,确保各演练现场的安全。
10、相关各组负责人在演练开始前要认真查看路线和现场。
|